English

“学生的未来发展高于一切”

——四川棠湖中学教育改革与实验印象
2000-10-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范志臣 我有话说

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中学的办学成效引起了四川乃至全国教育界的关注。作为一所公立学校,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没有巨额投资,仅凭2万元启动资金破土兴建,只用5年时间就进入了省重点行列,9年时间就接受国家级示范高中评估,完成了一般中学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事业。

创新是“棠中之魂”。的确,记者一走进这所充满朝气的年轻学校,立刻就能感受到创新的气象。学校充分利用新学校在摆脱旧有办学机制和模式的束缚上的先天优势,抓住机遇,率先厉行以“三制一包”(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经费包干)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改革,教师全部面向省内外招聘,校内教学岗位三年一聘,非教学岗位一年一聘,形成动态优化,职称评、聘分开,既可高评低聘,也可低评高聘,打破“铁饭碗”和平均分配。这种有利于竞争、有利于发展的机制创新,为学校的高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办学过程中,棠湖中学深刻地认识到科研是出高层次教师、出高层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提出了“科研兴校”的方针。学校率先设立了科研室,将科研列入常规工作来抓。目前共承担了20多个科研课题,遍布于各年级组和教研组,其中的5个国家级课题已有3个通过了总课题组的中期评估,均被评为“优秀”。

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棠湖中学早在建校之初就成立了由黄光成校长任组长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1999年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承担了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学科系统教学软件的研制和应用》等科研任务,并被列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教学在全川首屈一指。

素质是教育之本。归结起来说,棠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这一出发点体现在棠湖中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上,就是:关注的决不是学生眼前的分数,而是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和未来一生的发展;着眼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着力于培养学生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素质。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该校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做人与成才、智商与情商、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并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尤其重视当前教育现状中极易忽略或无暇顾及的人格、道德、法制、心理素质、良好的性格倾向、自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他们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在结合实践深入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棠湖中学提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五会一长”人才培养目标:“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审美”、“会健体”、“优秀+特长”和“合格+特长”。为此,该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杜绝低水平、低效率、重复化、机械性的课业训练,为学生创造自主、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学法指导和理想教育,促进学生主动、生动、创造性地学习;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针对学生的特点、差异,实施“分类教学、分层推进”,促进棠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受到优质的教育、科学的培养,由专业教师进行身心健康教育与指导,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此外,棠湖中学积极主动地同国内外大、中学校和科研、教育机构横向联姻、共谋发展,探索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接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

1997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在西南地区首选棠湖中学,共建教育实验基地和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继与北师大成功合作之后,棠湖中学于2000年6月又同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办学,共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人才棠湖中学基地”。

春华秋实,桃李竞芳。棠湖中学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4年,首届高中毕业年级升学率达87.3%;1995年,高考升学率再创新高,达95%。1997年,被命名为省、市首批校风示范学校,高考升学率跃居成都市郊区(市)县各中学第1名;1998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高考升学率跃至96%;1999年,高考一次性上线人数突破四百大关,达409人,居成都市各中学第1名;培养出大批艺术、体育、飞行等专门人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